1. 宝拓网>用卡常识>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包括害怕

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包括害怕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如下:观察和评论,非暴力沟通并不是要我们一定要保证完全的客观,而不做任何评论。

而是我们要把我们的观察和评论分开,如果我们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时候,人们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的声音,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沟通结果。

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包括害怕,第1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比如如果你说:你怎么老是半夜三更像个贼一样回来,你还知道回来啊,你还把这当家么?这就是没有区分观察与评论,而你的老公往往只听到评论,并产生逆反心理。

而如果你换一个方法说:老公你回来了,这个星期已经有三次1点钟后才以后回来了,你回来的也太晚了。

这就区分了观察与评论,这时你老公没有听到指责,也认为事实如此,大概也会觉得理亏,这就有利于进一步的友好沟通。

2.体会感受和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我们要体会和表达感受,但是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人们在说『我觉得』的时候,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比如你和老公说,『我觉得你变了,我觉得你不再爱我了』或者『我觉得你不能总是这么晚回来,这样令我感觉很不好』。

这就是只是表达想法。

换一种方式说,『老公你回来这么晚,我感到很孤单、失落,也感到心神不宁,心烦意乱』。

这就是在表达感受。

这两种表达老公听到的,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信息。

3.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

感受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对别人的看法。

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或者遇到令我们难受的行为的时候,我们有四种选择。

4.请求帮助: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

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不希望他们做什么。

也不要用抽象的语言请求他人,对方会不清楚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

比如在作者的一个研讨会上,有一位女士说『我希望我的先生少花点时间在工作上』。

结果三个星期以后,她的先生和她说,他已经报名参加了一个高乐夫球比赛。

确实,他的先生已经少花了时间在工作上了。

但实际上这位女士的需要是『我希望他至少每周一个晚上陪我和孩子』所以如果对于老公晚回来这件事,你最后可以这样说『我希望你尽量能够在十点前回家』。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 此时此刻感到受伤、害怕、失落、开心、喜悦 需要安静的环境、注重平等、喜欢整洁、渴望进步 停止说话、保持公正的语气、收拾房间、进行规划 观察是指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非暴力语言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

非暴力语言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主张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清楚的描述观察结果。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一个观点:“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

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态和种类,谈论神奇的转变,迅速的痊愈,简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

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

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 —— 温德尔·约翰逊(语言学家) 大部分的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

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

最终,我们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 “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现实中,特别是从事律师、工程师、警察、经理等职业的人来说,体会和表达感受尤为困难——表达感受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 如果人们更清楚地表达感受时,适时地示弱,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解决冲突 “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即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当我们通过批评的方式提出主张时,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和反击;当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时,其他人更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 前面两种选择中,人们不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把看到的不顺心的现象把错误归咎于某个人,进行指责和批评,不去寻找和表达自己的需要。

当看到我们所在乎的人的痛苦,我们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但这种行为上的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不是出于自愿的学习与积极 比如:已婚妇女,已婚妇女的形象常常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顾家庭变为最高职责,便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源自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 最后两种选择中,我们通过了解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便不再指责自己或他人,而意识到并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当人们不再互相指责,而谈论需要时,人们就会去找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我们不愿再为他人负责,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责,但我们无法对他人负责 同时,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决定着我们会得到怎样的回应 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希望有所回应: 当我们的对话表达不明确时,或者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交谈,而谈话对象更可能会感到疑虑、局促不安,不知道如何回应,最终草草中断或结束对话。

非暴力沟通强调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对于不清除的请求,对方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很容易引起反感 在提出请求之后,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请求进行确认,获得请求反馈。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

“你明白了吗?” / “我的意思你清楚了吗?” —— “是的,我明白了” “你能复述一遍吗” —— “你是说......” 到这里,如果对方的反馈表示我们的意思被误解,可以进一步澄清问题,但要注意避免错误的表达方式; 在被询问者看来,这种表达方式会被当做批评 “谢谢你给的反馈,我想可能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

我想和你再解释一遍,我的意思是说......” 只让对方做出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

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在过去常常指责别人,我们提出的请求更容易被看作成命令; 自身经常受到指责,别人提出的请求更容易被自己当做是命令 把对方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来越容易被看作命令 确认请求之后,可以通过了解他人的反应,帮助我们理解请求的 我们去了解对方的感受,以及为什么他们会产生那样的感受 “听我说完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我们有时会想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在询问时,说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想法,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的回应 “你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吗” 我们想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请求。

我们要能够意识到我们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将会议时间推迟一周?” 补充: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可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个要素的察觉,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沟通。

解读《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

卢森堡,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

他于2015年逝世,但他的这本《非暴力沟通》一直是全球各大高校沟通类必读书目。

卢森堡博士一生都在实践他的非暴力沟通理论,他经常到全球各地做沟通指导,化解在到国家间的谈判,小到夫妻间矛盾的调解,本书正是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读完这本书后你后发现,工作生活中大多数的矛盾,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粗糙的沟通方式造成的。

夫妻吵架,孩子不听话,婆媳矛盾,上下级关系不谐调等等,这些的难题背后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

找到并解决这些原因,就会让我们远离冲突,矛盾,多些平静的幸福生活。

本书主要从“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技巧”、“学会倾听”、“正确的表达自己”四大内容来描述什么是“暴力沟通”,以及实现“非暴力沟通”技巧。

一、暴力沟通的四种常见模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加所难。

1、道德评判,就是用自己的道德的标准来评判他人。

比如说,这人怎么这么差劲,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你怎这么不讲道理,你怎么是这样的人!这些有强烈的主观凑数的话,就是道德评判。

2、进行比较。

如果你们过上悲催的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

总是跟别人比较,常常会让我们陷入痛苦之中,因为它会影响我们的自我评价模式,也会降低我们达成目标的内在动力。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小时候父母总是把自己与别的孩子做比较,因为家长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小孩最是这样的优秀,这样会让小孩很不开心,情绪低落,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

3、回避责任,常有的表现形式是,“我不得不这样做”“某某让我这样做”用回避责任为自己找理由,这样的沟通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一个人,让人际关系一团糟。

也因为我们无法从自身找问题,没有办法取得更大的进步; 4、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示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上司对下属的命令,家长对孩子的唬吓等,这种强人所难的模式会让我们听不到真话,交不到朋友。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去使用暴力呢?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用两种动物来比喻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

豺狗是一种极其容易暴躁的动物。

它的两眼间距非常窄,这让它只能紧紧盯着无法看到更远的地方,所以它的警惕性非常高,只要其他动物对它有任何挑衅,甚至看它的双眼,它都会第一时间扑上去,强开嘴狂叫;而长颈鹿,则是一种非常优雅的动物,它的脖子很长,能看得到足够远,知道什么是机遇与挑战,常常有能化敌为友的能量。

所以思维的与视野是为什么会不自主的使用暴力的原因。

如果想获得幸福的人生,就要像长颈鹿学习,用宽广的视野去理解、感受生活,用优雅的言行化解敌意,将一切转变成自己的养分。

二、非暴力沟通模式。

我们知道了暴力沟通的四种模式,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模式。

当我们听到批评、指责时,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是争锋相对还是隐忍不发呢?书中给出了一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那就是:“当我们听到批评的时候,可以先学会观察和感受对方在语言或者身体上的反应出来的需要,并且清楚地想好自己的需要,然后再去进行沟通。

这里的重点放在“需要 ”这两个字上,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就是去观察对和自己的需求上,人们做与不做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这种需要有可能是内在的,也有可能是来源外部,只有充分体察到对方和自己的需要,建立在双赢的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助,达到沟通的目的。

而非暴力沟通,就是让我们通过沟通,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

而非暴力沟通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

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首先,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不加评论地表达观察结果和自己的感受,感受源于需要;接下来,说出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需求之后,表达出自己具体的请求。

三、学会倾听和反馈 在沟通中常常因为没有认真的倾听,理解他人的意思反而把沟通变成暴力沟通,没办法谈下去,我们以为在安慰他人,实际上没有找到他人的需求,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出建议,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意味着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带任何情绪,把全部的注意力用来体会他人。

其中的要领分为三个部分: 1、放下成见。

以事论事,不以个人的喜好去理解一件事物,而是关注事件的本身,更关注沟通对方的身后的感受与需求。

2、不带情绪。

说话方与接受方都不应该带着情绪去沟通,如果有情绪也是反馈的好时机,当沟通对象有不良情绪时,不要回避和愤怒,而是理解对方情绪产生的原因,再试着给出反馈,这样就可以让双方平和地解决问题。

3、全心体会。

当说话者表达感受和需求之后,我们应该及时给出反馈,这样可以彻底、无遗地了解到对方的需求。

四、倾听自己内心的需要。

如果只倾听对方的需求,而不了解自身的需要最终也达不到非暴力沟通。

这时候我们也要倾听自己内心 ,停止无意义的自责,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真正的需求,进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倾听情绪低谷 了解了自己的需求的方法,我们还要应对情绪的低谷。

因为我们生活总会有起起伏伏,不会一帆风顺,有较的沟通是走出情绪低谷的好办法。

寻找内心真实的需求,然后用不同的社会角色与自己对话,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来并实施,情绪的低谷就自然而破。

总之,倾听他人的需求,反馈信息,倾听自己内心,平息内心冲突。

六、如何面对愤怒。

生活中总会有些事引起我们的愤怒,如何把愤怒变成价值的愤怒?在非暴力的理论给我们一个道理,引发我们情结的根源,并不是取决于他人的行为,而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所以引发愤怒的根源,也在于我们看待这件事的方法。

怎样做到有价值的愤怒?当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通过找到自身的需求,努力完成自身需求来消除愤怒。

不要把愤怒用到惩罚别人身上,而是想办法实现自己的需求。

因为愤怒的根源在于自己的想法,愤怒的核心是未被满足需求。

这是一本解读沟通的工具书,关心他人,关爱自己,理解他人,宽待自己是沟通的根本。

并从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提升沟通的能力,生活就充满和谐,看世界的角度就更加美好。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2020/05/18 总结: 一.让爱融入生活 人生的抉择——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

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二.是什么蒙蔽了爱。

1.道德评判———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2.进行比较———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 3.逃避责任———我不得不……他使我……周围的人都…… 4.强人所难———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三.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

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四.体会和表达感受 1.被压抑的心灵———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2.区分感受和想法———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3.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五.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

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1.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正确表达感受: 我(感到)……因为我……(事实+感受+愿望 对方某种行为+自己对这种行为的感受+这种行为未能满足自己某种需求) “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

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 “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

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 2.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需要。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

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3.“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六:请求帮助 1.具体化请求——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2.明确谈话目的——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3.请求反馈——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

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4.在集体讨论中提出请求——明确讨论目的 5.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

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七:用全身心倾听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

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

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

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 分析妨碍了倾听 1.体会他人的感受和希望—— 2.保持关注——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a)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b)他会停止谈话。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八:倾听的力量 1.倾听和示弱的能力——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

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2.预防潜在的暴力——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3.使谈话生动有趣——打断别人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愿望 九.爱自己 1.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非暴力沟通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2.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动机如下: 1)为了钱 2)为了得到赞同 3)为了逃避惩罚 4)不想感到羞愧 5)为了避免内疚 6)为了履行职责 十:充分表达愤怒 1.为什么会生气——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解决: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或者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合理化愤怒——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

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3.暴力的种子——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十一: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怕 1.使用强制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

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

2.惩罚的局限性—— 1).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 2).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十二.重获生活的热情 1.倾听内心的声音——一般来说,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

如果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

2.解决内心的冲突——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

我们内心中也许有一种声音说,“我想这样做”;但又有一种声音说,“不,你不应该那样做”。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例:一位女士的困扰:“我应该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我受了这么好的教育,我也相信自己的才干,但现在都白白浪费了。

” 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为了照顾孩子,我放弃了工作,留在家里(观察);我有点心灰意冷(感受),因为我看重成就感(需要)。

我想,我现在也许可以去找份兼职(请求)。

” 3.心灵环保——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十三.表达感激 1.赞扬的动机——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

我们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

2.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4.接受别人的感激——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

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人! 充分表达感激—— 总结: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一)

书名:《非暴力沟通》 阅读进度:1-36页 阅读时间:30分钟 阅读思考问题: 1、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用自己的话概述。

2、非暴力沟通的要素都有哪些? 3、举一个书上讲到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非暴力沟通的例子 4、什么是“异化的沟通方式”? 5、“异化的沟通方式”有哪四大特征?分别简要概述 6、通过实际例子来讲明白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金句摘抄: 1、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2、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3、“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