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拓网>理财知识>金融借款催收相关法律条文

金融借款催收相关法律条文

借款纠纷适用法律条文

借款纠纷涉及的法律条文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寻找法律依据。

金融借款催收相关法律条文,第1张

一、债务纠纷会坐牢吗债务纠纷不会坐牢。

民间债务纠纷是由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产生的民事纠纷,在不涉及诈骗等刑事犯罪的情况下,一般是不需要坐牢的,但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双方无法协商一致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二、居间人的法律责任居间合同是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合同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居间人的法律责任如下:由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为委托人的利益提供居间服务;为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报酬;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

对居间人法律责任的规定,有利于维护居间合同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三、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后怎样处理关于拾得遗失物,我国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所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捡到他人的遗失物应该及时返还所有人,不知道所有人的,应该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由公安等有关部门通知所有人领取,仍人不知道所有人的,则有关部门应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借款纠纷依据什么法律

法律分析: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很多民间借贷的行为,非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根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贷双方可以达成补充协议,如果双方最终仍不能确定支付利息的期限的,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第五百一十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

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关于网贷的催收最新法律内容有哪些?

1、在开展债务催收时,催收人员应第一时间表明所代表机构的名称,现场催收时应主动出示相关证件及借款资料。

2、催收人员在与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沟通时,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

3、催收人员应在恰当时间开展债务催收活动,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

4、从业机构应当指定收款渠道,催收人员不得使用其他渠道或方式收取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的还款,也不得以催收名义非法收取额外费用。

一、借款人被暴力催收债务该如何处理1、遇到暴力催收时,及时收集催收人暴力行为的证据,不仅短信、电话录音、视频录像、聊天记录等,向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2、催收人使用语言侮辱,甚至恐吓威胁等非法方式催收,借款人认为威胁到自己正常生活、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的,请及时报警处理。

3、未经许可的个人信息擅自曝光在网络或者其他公共场合的,借款人将这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证据收集起来,到法院起诉对方。

二、网贷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单1、如果该平台没有接入中央征信系统则会按照该平台自己的系统进行判定。

其余的一般为超过90天以上。

2、逾期超过90天以上,就是征信黑户,逾期会产生违约金,逾期利息等额外费用,长期逾期最后利息大于本金。

3、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国家对贷款催收的新规

法律分析:已经将暴力催收写进了刑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做催收员犯法吗?

需要具体情况分析:

1、如果催收公司是依法成立的,银行把自己的这部分业务包给催收或者叫讨债公司就可以说是合法的,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没有同意成立这样的讨债或者是催收公司,也就是说所有的催收公司也好,讨债公司也好,应该是不合法的,银行把自己的业务外包给不合法的企业,一个公司,显然这个行为也是不合法的。

而且目前为止没听说过有委托给派出所去追收欠款的消息,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派出所是没有权利去审判经济案件了,有权利的只有法院;所以如果判断没错估计这个催款的只是催收公司或者银行自己的催收部门。

2、银行和催收公司之间的所谓的约法三章,对于第三人来讲没有法律效力,换句话说,就是催收公司在催收过程当中如果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银行是要负连带民事责任的,要负连带责任。

如果在催收过程当中,真的是发生了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或者其他公司合法权益的时候,这些被侵犯权利的个人也好,公司也好,应该依法拿起法律武器向人民法院起诉,向有关的主管部门反应,要求催收公司和银行共同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催收员这个工作犯法吗

法律分析:单纯的电话催收不犯法,犯法的是下面几种:一、辱骂他人二、拘禁三、肢体冲突四、变卖客户的财产,收取客户的现金五、未经允许进入客户的家中六、散播客户的信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恶意催收的法律规定

恶意催收的法律规定是,债权人只有在债务人不如期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才能催收债务,但不能暴力催收债务。

如果比较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话,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处理。

催收则是对企业坏账或个人欠款进行补救的民事行为。

催收的双方为债权方和债务方。

如果债务方无力或无心偿还债务,催收方通过一些民事方法对其施加压力,促使其履行债务。

债权人恶意催收贷款肯定是不合法的,债权人只有在债务人不如期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才能催收债务,但不能暴力催收债务。

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恶意催收的定义

法律分析:恶意催收的定义有:

1、在上午8:00至下午9:00以外的时间进行催收。

2、同一天打电话、发短信超过3次。

3、骚扰家人、朋友。

4、用邮寄明信片等方式催债。

5、恐吓或威胁,在欠款人的家里堵门、泼墨汁、刷大字、静坐等,就属于暴力催收。

6、公开侮辱,公开侮辱借款人,并书写打字,挂横幅等攻击欠款人,就属于暴力催收。

7、损害名誉,将借款人的个人隐私通过网络传播,甚至PS不雅照片进行传播,那么就属于暴力催收。

8、拘禁、殴打,对借款人以及家人进行拘禁、殴打,对借款人的精神和身体造成伤害,那么不仅仅属于暴力催收,还属于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

有关法律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